远视就是“千里眼”?你怕是对远视有什么误解吧!
来源:希玛眼科 2019-12-02 18:57:12 次阅读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忍不住想替远视眼的朋友说一声“太难了”,在大家的传统认知里,近视就是看远模糊,看近清晰,相应地,远视就是看近模糊,看远清晰。然而,真相是:远视眼看远看近都模糊。
背后的原理
远视是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的一种屈光状态。当要看清远距离目标时,远视眼需使用调节以增加屈光力,要看清近物则需使用更多的调节。
当调节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时,就会出现看远看近都模糊的现象。
常见的远视眼类型
1.曲率性远视
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就称为曲率性远视。 角膜是易于发生这种变化的部位,如先天性平角膜,或由外伤、角膜疾病所致。
2.屈光率性远视
屈光率性远视是晶体的屈光效力减弱所致的,老年时所发生的生理性变化以及糖尿病者在治疗中引起的病理变化,晶体向后脱位以及晶体缺乏都可能导致高度远视。
3.轴性远视
远视眼中最常见的是轴性远视,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正常的眼睛)短些。眼的前后轴变短,可能是生理性变化,也可能是病理情况。
在眼的发育过程中,有些人因为内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到成年时仍保持婴儿或幼儿的眼球轴长,就会出现轴性远视眼。
有可能导致眼轴变短的病理情况有:眼肿瘤或眼眶的炎性肿块,可使眼球后极部内陷并使之变平;再者,球后新生物或球壁组织水肿,均可使视网膜的黄斑区向前移;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由视网膜剥离引起,这种剥离引起的移位,甚至可使之触及晶体的后面,屈光度的改变更为明显。
可能有的危害
远视眼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就会过度使用眼睛的内直肌,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眼睛干涩、发胀、疼痛,甚至会出现灼热感、异物感;
弱视
远视眼在孩子的发育阶段出现的话,大脑的视觉皮层由于长期没有清晰的成像刺激,就会停止发育,从而导致视力下降,视功能异常;
斜视
有研究表明,在1-8岁的儿童中,远视度数大于500度时,发生内斜视的概率高达60%。如果一只眼睛的远视严重,很多的远视患者就会习惯使用注视眼,少用度数较高的远视眼,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形成“斗鸡眼”。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影响外观。
及早防治是关键
1.保持充分而均衡的营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与钙的食物,例如新鲜蔬菜、水果、禽蛋、鱼类等。
2.活动与放松眼球
控制用眼时间,经常眺望远方、闭眼休息都有助于放松睫状肌,缓解视疲劳。
3.眼睛也要做防晒
被紫外线过度照射,容易诱发急性角膜炎与结膜炎等眼疾。室外工作或行走时戴遮阳镜或遮阳帽、打伞等,防止过量紫外线照射眼球。
两大常见误区
孩子一有远视就要配镜
并不是!
婴儿出生后,眼球通常是扁形的,眼轴只有16mm左右。儿童的眼轴没有发育完全,比成人眼轴短,儿童依据年龄存在相应的生理性远视是正常的,也就是所谓的“远视储备”,可以避免近视的过早发生。
不同年龄段孩子正常的“远视储备”度数
年龄远视储备
但孩子远视度数过高,会是眼睛发育的迟缓;远视储备不足,则近视可能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弱视在6岁以前进行治疗效果更好。
因此,希玛眼科建议:当发生远视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若远视程度超出生理范围,就应当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干预,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老花眼=远视眼?
并非如此
随着年龄增长,眼球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眼部肌肉的调节能力也随之减退,导致变焦能力降低,影像投射在视网膜时无法完全聚焦,看近物变得模糊不清,就成了老花眼,也叫做老视眼。
远视和老花都是平行光线落于视网膜之后,通过凸透镜进行矫正,两者区别在于:
远视是一种病况,没有年龄的界限;而老花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出现在45岁以后。老花眼所用的矫正镜片专为近看,若超过一定的距离时,就看不清楚了。远视眼镜既可看近也可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