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手术治疗视网膜脱落手术成功率高达90%
来源:希玛眼科 2018-01-16 10:45:48 次阅读
视网膜是位于眼底眼球壁上最内层的透明薄膜,这一片薄膜的厚度只有0.1至0.5 毫米。视网膜一面与玻璃体接触,另一面紧贴着脉胳膜,就好像照相机中的菲林,是影像成型的关键,也是眼内最重要﹑最复杂但又最脆弱的部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视网膜更加脆弱,很容易因碰撞或者激烈运动而导致视网膜脱落。
视网膜脱落的高危人群
视网膜脱落听起来貌似离我们很远,视网膜好端端的怎么会掉?其实视网膜脱落的案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果是一个高度近视的患者,或家族曾有人发生过网脱,或眼睛受过外伤,或年纪超过五六十岁的人,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就比常人高很多,他们都是视网膜脱落的高危人群。
如果有一天你眼前莫名其妙有蚊子飞呀飞,或是发现有黑影飘动,偶尔还伴有闪光,慢慢地发现黑影越来越大......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在提示你:视网膜脱落了!视网膜就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底片掉了,感光和成像系统就会发生问题,无法成像,就像眼睛视力下降,很难看清东西。
轻度视网膜可采用激光治疗
眼科医生提醒,遇到眼前有黑影飘动或飞蚊等症状,一定要到眼底病专科进行眼底特殊检查。产生裂孔、视网膜变薄的地方多半位于眼球的前部,如发现视网膜变性变薄,或者是产生干性裂孔,可以用激光加固;轻微视网膜脱离,可以根据脱离的范围保守治疗,激光打一圈,将脱离和没脱离的地方做一个围堤一样的加固。
而如果是打激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考虑做手术了。网脱手术的方法有很多种,越早手术效果越好,当视网膜脱离的范围没有影响到黄斑这个视力最敏感的部位时,手术就比较简单,而且恢复的效果也比较好。当视网膜脱离没有影响黄斑部位,还是比较好处理的,所以早预防很重要!
传统巩膜外加压术仅对视网膜周边位置治疗有效
针对视网膜脱离,特别是位于周边部视网膜的局限性脱离,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巩膜外加压术,也称外路视网膜复位术,也就是说手术操作在眼球外部进行。其优点在于不进入眼球,减少了发生眼内感染的风险。但是这种手术方法有很多限制。首先,它仅适用于裂孔位于视网膜周边部的较为局限的视网膜脱离,如果视网膜的裂孔是位于眼球的后极部,即靠近黄斑和视盘的位置,则这种方法帮助不大。
对于以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为主的陈旧性或复杂性视网膜脱落病人治疗,采用巩膜外加压术手术治疗成功率低。此外,外路手术时因无眼内的照明系统,因此对视网膜裂孔的准确定位难度较大。巩膜外加压术大多数会引起病人的近视度数加深。正常情况下巩膜带应被结膜包裹,但个别情况出现巩膜带外露,给病人眼睛带来强烈的不适,需要手术将其取出。最新研究表明,巩膜外加压术在治疗已累及到黄斑区的视网膜脱落成功率低于玻璃体手术方法,并且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及是否有晶状体等因素无关。
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落优势显著
随着手术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玻璃体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现如今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落已渐成国际新趋势。微创玻璃体手术使用套管针直接穿刺进入眼内,很快就能建立起手术所需要的信道,并在信道上安放临时用的套管,手术器械均通过套管进出眼球,避免了手术器械反复进出对眼球的损伤。因为套管针和手术器械的直径都很小,套管拔除之后伤口能够自行封闭,无需缝合。
最新的微创玻璃体手术结合使用非接触式广角显微手术系统,使手术过程中视野更为清晰广阔,对视网膜裂孔定位更为准确。所有这些改进,减少了手术所致创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对手术医生的技巧要求较高。
玻璃体手术治疗视网膜脱落通常还要在眼睛内填充气泡或硅油,以帮助视网膜复位,但缺点是术后可能会更快的发生白内障或使原本已有的白内障加重,因此,也可考虑联合手术,即玻璃体手术联合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术前医生要了解清楚患者病情,包括裂孔位置、脱离范围、视网膜增殖的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另外,患者也要清楚,眼底手术不是说做一次就能100%成功,病情轻重和手术时机都很重要。
温馨提醒:做完网脱手术应好好休养,避免过度工作、运动或受到眼外伤,特殊的体位要求(趴多久,左侧睡还是右侧睡)和眼药水的使用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让医生了解裂孔有没有变颜色、视网膜边缘是不是牢固、眼内气泡的吸收情况、视网膜下面积液情况等,看是否还要进行激光加固。如果视网膜恢复得很牢固了,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