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易感人群有哪些?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来源:希玛眼科 2018-09-12 12:01:12 次阅读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进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熬夜上网,玩手机以及玩游戏等。殊不知,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以及用眼的过度,是很容易造成人们患上青光眼这种疾病的。哪些人容易患青光眼?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易感人群应定期检查眼睛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青光眼的发生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

  ①年龄:随年龄增加,青光眼的患病率增加。一般人群为0.68%,50岁以上人群为2.1%,6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4%~7%。

  ②家族史: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血缘亲属中有人患青光眼),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③近视: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视力正常者。

  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发生青光眼的危险性高于普通人群。

  ⑤高眼压:高眼压是导致青光眼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正常眼压为10~21毫米汞柱。眼压高于正常但没有视神经损害,称为高眼压症,部分高眼压症患者可发展成青光眼。

  上述易感人群应定期(1~2年)进行一次眼科体检,以便尽早发现青光眼。当然,大家也不必过度恐慌,“易感”仅代表患病风险比一般人群要高一些,但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青光眼。

  值得一提的是,青光眼的发生与环境、精神状况有密切关系。紧张、焦虑、压力、过度疲劳等因素都会促进青光眼的发生或发展。

  青光眼患病信号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有比较明显的症状,多数因房角突然完全关闭,眼压迅速升高导致。情绪激动、劳累,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瞳孔散大(如长时间处在暗室环境或使用某些药物等)都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患者通常会出现典型的眼部胀痛、眼红、视物模糊、虹视(灯光周围出现彩虹样的光环),有时还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由于房角部分关闭,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轻微眼胀和头痛,休息后会好转。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是缓慢而逐渐发展的。在病变早期,部分患者表现为长时间阅读后,稍有头痛及眼胀、眼痛等不适;不明原因的近视度数迅速增加(每年增加200度以上);视力逐渐下降,验光配镜不能提高视力等。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不知道自己患病。直到视野发生严重损害后,才被发现。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眼睛发育不好所致。3岁以内的婴幼儿眼球壁较薄弱,当眼球内部压力升高时,会把眼球“撑大”,就像吹气球一样。当眼球扩大到一定程度时,眼角膜会变得粗糙、混浊,这时候,患儿就会有症状。虽然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会有一些特殊的“动作”,如揉眼睛、怕光、流眼泪等。家长们若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上述异常动作,应尽早带其去医院就诊。

  继发性青光眼一般由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眼外伤,或不恰当地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引起。上述患者若出现眼红、眼睛胀痛、流泪等不适,应尽快去医院,请眼科医生进行相应检查(查眼底、测眼压),以明确诊断。

  治疗青光眼的方法

  早期患者可局部点眼药治疗,但对于闭角青光眼患者,在早期房角大部分开放,及早进行虹膜周边切除或激光虹膜切开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很多人认为通过药物或手术将高眼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青光眼就消失了。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般来讲,青光眼是不能消除的,但能被控制。一旦确诊为青光眼,就需要积极与医生配合,严格规律用药和手术治疗,从而保护视神经,保护视功能。

  青光眼专科是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的重点学科,技术力量雄厚,临床技术水平均达到国内外领先地位。不仅齐全青光眼的所有药物,还可以通过激光或者手术进行治疗。医院采用激光虹膜成形手术治疗青光眼,可快速降低眼压,临床成效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