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有哪些常见误区

来源:希玛眼科 2021-12-21 17:54:15 次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扇窗经过风吹雨打之后,逐渐被磨损,慢慢老化。而岁月的痕迹也让玻璃不再透明清晰,白内障的形成也大致如此。

  所以有人说,只要足够年长,人人都会得白内障。其实从科学角度出发,还真是这样。

  如今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对待白内障我们不再局限于“小修小补”,而是换上新的“玻璃”,追求更好的视觉质量。

  尽管如此,很多患者对白内障仍存在诸多误区,甚至会因此耽误病情。谣言止于智者,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这就来为大家揪出错误认知,让大家更了解“白内障”。

微信图片_20210907152733.jpg

图片版权归希玛眼科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白内障手术误区

  1.白内障要“熟透”了才能做

  过去的手术采用大切口的囊外摘除,要求白内障成熟为宜。随着技术的进展,目前采用的超声波乳化手术,以早、中期为宜。成熟期后的白内障会使手术难度加大,风险增高,由利转弊。

  错过黄金手术时机,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能引发急性青光眼,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失明。

  2.年纪过大的老人不能做

  许多老人担心自己年纪过大做手术有危险,比较抗拒。其实白内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过程无需“舞刀弄枪”,术前的细致检查也会排查手术禁忌症。

  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能做

  在高血压及糖尿病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并且糖尿病有引起视网膜眼底病变的风险,可能导致白内障加重,糖尿病患者达到手术标准后应尽早接受手术。

  4.药物能治白内障

  白内障没有特效药,滴眼药水或服用药物只能对部分早期白内障起到延缓作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手术是主流的治疗方法。

  人工晶体怎么选?

  回到白内障手术本身,手术过程其实较为简单,制造切口将浑浊的晶状体部分震溶吸除,这一步让眼睛“看得见”。想“看得清”则需要植入一枚功能替代品——人工晶体。

  1.什么是人工晶体?

  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制成一种特殊透镜,白内障摘除后,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来替代原来的晶状体,起到聚焦光线的作用。因此,人工晶体的选择至关重要,人工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单焦点和多焦点人工晶体。

  2.单焦点人工晶体

  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个焦点,焦点位置是清晰的,其余位置需要佩戴眼镜辅助活动,焦点位置可根据生活习惯和用眼需求进行调整。目前为多数白内障手术所用。

  3.多焦点人工晶体

  将一束进入眼睛的光分为2至3束主要光线,产生几个焦点形成远中近不同的影像。其优点在于整体效果,能同时满足看近和看远的需求,如读书、看报可以不用戴老花镜。